导航菜单

关于清明节的词语(54段整理)

关于清明节的词语

1、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2、★《清明日狸渡道中》---范大成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作者: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4、清明-(宋)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5、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关于清明节的词语)。

6、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7、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8、(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9、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10、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11、出处: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12、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13、出处:《隋书·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14、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

15、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16、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7、《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8、清明-(宋)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0、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21、古时候的清明节大家以诗会友,都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写下相关的诗句。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下清明诗词,穿越古代感受清明节气氛。

22、  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2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24、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25、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26、《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7、投阱下石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28、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29、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30、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听风听雨过清明。

31、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

32、还有人们心情的悲痛欲绝、伤心疾首、肝肠寸断、悲痛万分、哀哀欲绝哀毁骨立哀思如潮。清明节的四字成语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寒食,指寒食节。

33、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34、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35、(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36、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37、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38、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39、——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10)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0、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41、杀衣缩食  “杀”念shài。犹节衣缩食。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d十余。”

42、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

4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44、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45、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46、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代·黄庭坚《清明》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47、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48、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49、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50、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51、马上又到清明节了,突然有一种想要尽情宣泄的感觉,积攒了许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种强烈的念想驱动着,灵魂深处隐忍的痛处,还有那总会不由在梦境中出现的回忆,似乎终于可以在某一个日子里,独自默守着一座刻着亲人名字的石碑诉说了。   

52、南山和北山有很多的墓地,一到清明节,这里就挤满了前来祭祖、扫墓的人们。焚烧的纸钱化作蝴蝶,因思念而留下的泪水染红了杜鹃。人生如白驹过隙,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百年之后,连一滴都带不进九泉之下了。

53、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