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59句程颢春日偶成精选

程颢春日偶成

1、我打开窗,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我赶紧穿好衣服走出门。太阳光头过薄薄的云,照在我身上暖洋洋的,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来,那感觉可真舒服呀!这时有只鸟儿飞过,我想它们一定在找食吃中饭了,春光这么好,我也该出去走走了。

2、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3、✦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4、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5、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6、⑶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程颢春日偶成)。

7、它们自由自在地穿梭在花丛之间,蜜蜂在花中勤劳地采蜜,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为空旷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生趣。“我”的另一侧是一片柳林。

8、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9、接近中午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漫步柳树林中。

10、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

11、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12、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13、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把春日偶成这首诗是改写成小短文春天来了,云淡淡的,风轻轻的,不知不觉已快中午了。

14、面对美丽的花丛,柳树也不甘示弱。它们都抽出了鹅黄色的嫩叶。

15、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将会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16、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17、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悦。

18、一只燕子从河上掠过,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小鱼从水中蹦了出来,像是在和春姑娘问好。

19、天上漂浮着淡淡的白云,远远望去就像一段段飘舞的白丝绸。面前吹过阵阵微风,就如同小孩子柔嫩的小手轻抚我的面颊。

20、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21、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22、(译文)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23、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24、✦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25、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26、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27、过了桥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农民们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挖沟``````这时两个农民干累了,坐在田埂边,拿出水来喝,他们看到我便朝我指指点点,我想他们一定在我说不好好做事,像少年一样偷闲贪玩,可他们谁知道我整天忙于理学研究,难得有机会出来走走。改写春日偶成300字“春眠不觉晓”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28、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29、“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

30、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

31、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把春日偶成改写成作文250字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①傍花随柳过前川。

32、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

33、诗人即兴吟诗起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偶成改写日记-01-1920:20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34、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35、过了很多年,我对这次春日郊游仍然记忆犹新。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我心中便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把春日偶成改写成作文250字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①傍花随柳过前川。

36、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上元(今江苏南京)主簿、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哲宗即位,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与弟程颐同学于周敦颐,同为周程理学的创始人。《四库全书》收《二程文集》十三卷(与程颐同撰),《全宋诗》录其诗一卷又两句。“春日偶成”的意思是诗人在春天散步,偶有感触,即兴而成。

37、《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38、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改写古诗《春日偶成》作文改写古诗《春日偶成》又到了春光明媚的季节,我到郊外去散散心。

39、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也是理学家特有的气质。

40、***古典诗歌的一大妙处是作家身份多样。自帝王将相,至普通文士,乃至方外、闺秀,莫不有诗。北宋理学兴起后,理学家就成为古代作家中非常特殊的一类,他们除了日常涵养性情、格物致知外,随手拈出的诗文也别具风味。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以推崇“莲”的君子人格而高标盖世,其弟子程颢同样以理学家的口吻写诗,新人耳目。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镇宁军判官。后居于洛阳讲学。哲宗即位,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弟弟程颐早年一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他们同为理学奠基人。程颢著有《明道先生文集》,兄弟二人的著作又合编为《二程全书》。他的这首《春日偶成》就是一幅理学家的“肖像图”,被收入《千家诗》而广为人知。

41、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42、假如说,诗的前两句主要是写情写景的话,那么,“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则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43、这首诗是程颢初任陕西鄠县(户县)主簿时所作。诗人春日郊游,只见风和日丽,云清雾淡,一路上花团锦簇,杨柳依依。他不禁陶醉于这春日美景当中,从花丛杨柳之间来到河边。他也许看到人们好奇的眼光,便想这些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还以为我春日闲暇,像孩子们一样玩呢!

44、⑵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45、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46、偶成:偶然写成。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午天:指中午的太阳。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川:瀑布或河畔。

47、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48、✦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49、⑷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50、✦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51、旁人不懂得我心中的快乐,就以为我忙里偷闲,学少年一样贪玩呢。

52、⑷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53、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54、这首诗写于作者任职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的某个春日。诗的大意说:天气晴朗,云淡风轻,我一路赏花逐柳,不知不觉已到中午。人们不知我心中的快乐,反说我像年轻人一样偷闲玩乐!“午天”意为中午时分,“花”泛指春天开放的各种花朵,“柳”代指柳树在内的各种繁茂的草木,“前川”指前面的路而非河流。

55、“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56、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既表现了他对于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57、“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己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58、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