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佛经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79句

佛经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1、  1大乘经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注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东西全部包括进去。

2、  2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  2不责人之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三者不仅可以养德,还可以远害。”

4、  1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5、(解释)走路遇到危险处尚能回避一下,麻烦事临到头上就由不得自己了。

6、  嗡玛尼贝美吽。善男子,譬如说于一年有十二个月或润年有十三个月,不分昼夜雨滴滴落,我能一一尽数其滴数,而唸诵此六字真言一遍所获功德,我无法尽数。

7、(解释)龙生龙,虎生虎。龙在浅水中连小虾也敢戏弄,老虎落入平川反被家犬所欺负。

8、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9、  2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10、性空与空性,这是两重二谛的境界,绝不能混淆。(佛经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1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12、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

13、  1净空法语: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

14、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15、也就是说,凡夫以为自己境界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佛陀告之,凡夫的这种境界压根儿无生,也不灭。它原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修行就是要解构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性。

16、  我本为女身而从颠倒生 今观男子身皆空无所有

17、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18、(解释)只要五湖明月仍在,就不愁没有地方钓不着鱼。

19、  尔若魂销无把握,但想一误入地狱。尔若欲火难降伏,但想一犯遭冥戮。

20、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21、诚如《坛经》所言:“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22、朋友做的七个短片,谈论爱是什么,并希望有定论。我觉得爱就是能推翻一切定论的情感。

23、  20一切众生皆是前世之六亲眷属。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间,见一户民宅娶亲,锣鼓喧天,席开百桌,即以天眼观之,不禁流泪叹道:“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一语道出无始劫来,一切轮回六道之众生,皆是吾人累劫之亲眷,只因众生无明覆心,未能了见。

24、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成熟,不是由单纯到复杂的世故,而是由复杂回归简单的超然。觉悟,不是对所有世事的无所谓,而是对无能为力之事的坦然接受。成功,不是追求别人眼中的最好,而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最好。

25、《璎珞经》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是三论家所言的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

26、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27、今天打算跟大家聊聊学习佛法的几个原则,我有一点儿学习方面的感想,我自己读佛学院那几年,觉得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理念,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比平常的基础知识要更根本更基础一些,应该在我们真正学各门课程之前,先强调一下,形成我们学习佛法的一些基本理念,然后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28、  1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29、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

30、  1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31、  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2、  2信愿念佛即是无上菩提心,大悲大智大愿即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即菩提心。

33、要而言之,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在大乘佛经中,经常用一句话:“不可思议”来说明之。

34、  2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35、  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6、  2地狱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37、会说的海阔天空讲事理,不会说的只能家常理短讲身边小事。

38、佛教说千年修来同一饭,万年修来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顿饭,在一个家庭里面一起过活,都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多生累世积累起来的一种因缘。要成为夫妻、父子、母子这中间的因缘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话叫惜缘,要珍惜我们自己的因缘。惜缘从哪里开始?惜缘就是善待彼此开始。

39、  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40、0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41、(解释)当家后才能体会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42、(解释)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有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议论,哪个人在人前不议论他人?给钱就说真话,不给钱就不说真话。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热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地方宜于安身。

43、  2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44、(解释)吹捧我的人其实是在伤害我,敢于批评我的人却是在爱护我。

45、最后,以法门寺大雄宝殿前的一幅对联结尾。上联是:“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下联是:“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

46、  2万事无如退步人,摩头至踵自观身。只因吹灭心头火,不见从前肚里嗔。

47、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围的人。

48、  3阿弥陀佛是法界一切诸佛的本名!其他一切佛的名号是别名。阿弥陀佛是本名,所以叫法界藏身佛。

49、  1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50、  3若有不能自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是大丈夫,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是男子。

51、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52、  3******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动曰因缘,非也。业境相随,互为流转,夙生魔障未消,还来亏***其德尔。

53、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一如。性土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土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54、(解释)如果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付出拼死的努力。

55、重点是,既不是说它原来有个存在,也是不说后来通过自己的修行就把这个存在给解构、空掉了。

56、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57、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8、漂亮的女人休要让她老,风流浪子不要让他贫困。

59、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60、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61、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呢,佛陀就接着讲第三时教法,以前在印度时候叫瑜伽行学,到了***我们叫唯识学或者法相学,把他叫做瑜伽唯识这一派,这是第三时教法。这里佛告诉你说,为什么压根没有的东西你感受得那么清清楚楚真真实实,佛说你认识到的这些东西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法,你觉得疼只是触觉而已,你看见这个东西是红的、是圆的,好像是真真实实的,但不过是颜色形状而已,只是显色、表色,所以佛陀告诉你说“唯识无境”,你认识到的所有一切,都是你识内的影像,没有外在的客观***存在,我们现在所学的世间知识,说物质是***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佛告诉你说压根没有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这些都是你的认识产生的虚妄的假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佛陀给你安立一个阿賴耶识,然后安立七转识,然后给你讲种、现互熏,讲这个虚假的世界是怎么显现出来的,佛给你讲得很清楚,比如《真实义品》里,佛用“八种分别生三事”的道理来给你描述,讲自性分别、计度分别这些东西最后是怎么生起“所依所缘事”的,这样来描述这个世界,虽然这个世界是没有的,是个假象,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生起这个假象,就象我们现在都知道,有一句话叫“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醒了之后我们知道梦里的东西绝对是没有的,是假的,但梦是怎么产生的呢,做梦的时候为什么觉得那么真实呢?唯识的教法就是要把这个事情给你讲明白,这就是第三时的教法。

62、  若有能知空不应分别生 则于见中空身证无罣碍

63、  第四重——前三种之二谛为俗谛,以言亡虑绝为真谛。

64、(解释)假的绸缎即使染上真的红色,也难免有人说三道四。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可为。

65、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66、  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67、宁可信他有,不可信他没有,对事要有准备、有信心。

68、  300.如何修清净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应酬,在这里面学不著相。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就清净了。不把拉拉杂杂的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只有经典上的教诲。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后,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凡夫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净。心地清净、空寂,什么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统统放下,清净心里生欢喜、生智慧。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内心里生出来的,是真欢喜。世间不管什么事,听到也好,见到也好,统统不要放在心上,见如不见,闻如无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

69、(解释)人在贫穷时说话也不多,水在平面上也不会流动。

70、  2人在牢狱终日愁欷是以物命而为儿戏聆此哀音凄入心脾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71、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对心无愧!做人率真一点,做事清澈一点,心胸宽广一点,情感流露一点,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乐趣。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72、  2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

73、综上所述,在“四重二谛”中,“性空”是第二重二谛的境界,而第二重二谛之胜义谛即为性空;而在佛法中安立性空的名言概念,就是对治凡夫的“我执”,只要破除了我执,便了知一切法无自性。如果众生没有常一不变的***存在性,这是自证了“性空”的境界了。

74、  第二重——有、空都是俗谛,非有、非空为真谛。 

75、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76、读书之人是***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的栋梁。

77、  2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人善人,***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78、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  无量无有边